白銀期貨有望于今年2月在上期所問世
2012年01月12日 9:31 2992次瀏覽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分類: 期貨
千呼萬喚始出來。1月11日,據多位業(yè)內人士透露,白銀期貨將于今年2月在上海期貨交易所上市交易,成為2012年期貨市場第一個上市的新品種。
對于已如箭在弦的白銀期貨,目前市場較為關注的是合約交易單位。“估計白銀期貨還會是大合約,類似去年推出的焦炭合約,一手就是100噸”,一位期貨私募人士稱。
如果這樣,白銀期貨交易就不會很活躍,投機性也不會強,正是在2010年商品市場遭遇過度投機炒作后監(jiān)管層抑制投機,控制風險的一種表現(xiàn)。
不過該私募人士也表示,市場運行一段時間后,監(jiān)管層可能會根據投資者結構和產品活躍程度等情況,完善白銀期貨合約和相關交易規(guī)則。“現(xiàn)在交易所在修改黃金期貨合約規(guī)則,預計合約乘數會變小,交易連續(xù)性也會改善,使國內價格與國際市場更加接軌。”
“大合約”抑制投機
剛剛閉幕的全國證券期貨監(jiān)管工作會議上,白銀、原油、國債等期貨品種以及期權等金融工具被明確提出,引發(fā)廣泛關注,而業(yè)界公認白銀期貨將率先推出,因上期所的高層自去年初以來,已多次表示白銀期貨將會“適時推出”,對此準備已經較為充分和成熟。
“白銀期貨2月份會在上海期貨交易所上市交易。”一位期貨公司副總11日表示。
金融危機以來,具有貴金屬屬性的白銀在一定程度上發(fā)揮了避險功能,受到市場追捧,價格從不足10美元/盎司一度上漲至近50美元/盎司。國內投資者亦爭相通過各種渠道投資白銀,但白銀價格大起大落亦帶來不小風險,去年白銀兩次大跳水就讓不少投資者損失慘重。
目前,國內白銀投資主要有黃金交易所的白銀T+D、商業(yè)銀行的“紙白銀”以及白銀實物投資等方式,此前,亦有不少投資者通過白銀電子盤進行交易。但去年11月國務院發(fā)布相關規(guī)定,除經證券期貨業(yè)監(jiān)督部門批準的交易所外,其他電子盤都存在金融風險,在清理整頓之列。
“取消電子盤交易就是為推出白銀期貨做鋪墊。監(jiān)管層希望抑制過度投機,所以預計白銀期貨會設計成大合約,交易單位可能在10公斤以上,甚至25公斤。但如果真要活躍市場,我認為交易單位就不能超過10公斤。”上述私募人士稱。
業(yè)內人士稱,大合約的背景源于2010年商品市場遭遇過度投機炒作,監(jiān)管層出于抑制投機考慮,要求交易所逐漸開始運行大合約,此外亦有逐漸改變國內期市散戶投資為主體的市場意圖,比如去年4月大商所就對新推出的焦炭期貨合約設置了100噸/手的交易單位。
“如果白銀期貨合約交易單位設計得適度,比如一手在10公斤以下,應該說是比黃金期貨更好的投資品種,市場的活躍度也會更好。白銀期貨其它方面規(guī)則設計估計和其它期貨品種差不多,比如漲跌停板可能也是5%。”上述私募人士表示。
成交量下降三成
盡管監(jiān)管層只明確提及白銀、原油、國債期貨和期權四個品種,但市場預期醞釀已久的煉焦煤、生豬等期貨品種也可能在年內上市,今年期貨市場有望迎來一輪新品上市潮。
實際上,去年期貨市場已經推出不少新品種。上期所、大商所、鄭商所分別于3月24日、4月15日、10月28日上市了鉛期貨、焦炭期貨、甲醇期貨,且都是“大合約”的形式。
不過,截至目前這三個“大合約”品種交易都相對低迷,交易清淡,流動性不足,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企業(yè)和投資者參與的積極性。
日前,鄭州商品交易所下發(fā)通知稱,對小麥期貨合約進行修改,將原來兩種小麥期貨的交易單位由原來的每手10噸修改為50噸。自此,繼燃料油、天膠、鉛、焦炭、甲醇之后,“大合約”家族再添新丁。
然而,“門檻提高限制了散戶的參與度,投機活動減少,交易頻率下降,品種活躍度受到較大影響。期貨公司也受累于交易不活躍,手續(xù)費收入下降。”上述期貨公司副總表示。
2011年,在“大合約”推出、保證金提高等因素作用下,我國期貨市場成交量大幅回落,這也是歷經5年高速擴容后,期貨市場的首度調整。
中國期貨業(yè)協(xié)會的最新統(tǒng)計資料顯示,2011年,全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量為10.54億手,累計成交額為137.5萬億元,同比分別下降32.72%和11.03%。
責任編輯: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m.bestexercisefitness.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