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金屬工藝品·藏族手工業(yè)品的精華
2013年04月10日 10:23 14799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銅器
西藏金屬工藝品
一名藏族老人在西藏自治區(qū)山南地區(qū)昌珠寺手搖轉經筒,虔誠地誦念佛經
西藏金屬工藝品
西藏金屬工藝品
西藏金屬工藝品
西藏金屬工藝品
銅器皿、壺、火爐...金屬工藝品在西藏民族手工業(yè)品中占有重要位置,也是藏族手工業(yè)品中的精華部分,藏族先民很早以前就會開采銅鐵礦,并將其篩濾、治煉、鍛造、拉絲,最后制作成銅板、銅塊或進行混合治煉并加工制成各種器具。據史籍記載,公元一世紀左右,國王止貢贊布和大臣龍昂彼此發(fā)生了械斗,龍昂將止貢贊布弒殺后,將其放入一銅箱內,釘上鐵釘,扔到尼洋河里。國王松贊干布時,就曾給四品位的大臣賜了銅字鐵牌。松贊干部彌留之際,人們將他的遺囑書寫銅牌上,存進庫房。由此可見,藏族先民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掌握了鑄銅、鑄鐵工藝,并將其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公元六零四年(唐貞觀十四年),藏王松贊干布向唐皇室請婚的彩禮中,主要是用黃金作成的各式器物,數(shù)量多至“千斤”(舊唐書卷三·太宗本紀下)。公元六四六年,松贊干布為了祝愿賀唐太宗伐遼東凱旋回師,遣大臣祿東贊向唐太宗獻鵝一只,“其鵝黃金鑄成,高七尺,中可實酒三斛”(舊唐書卷一九六·吐蕃列傳上)。象這樣大型的工藝品,沒有相當高的技術,難以鑄造。公元六五七年(唐顯慶二年),藏王芒松芒贊向唐朝高宗敬獻金制城池模型一具,城上站立著獅子、大象、馬羊等動物。其上各有騎者(冊府元龜卷九七零·外部臣朝貢第五)。公元七三六年(唐開元二十四年)藏工赤德祖贊向玄宗皇帝進獻“金銀器玩數(shù)百事,皆形制奇異,帝令列于提象門外以示百僚”。公元八零五年(唐朝貞觀二十一年)藏王赤松德贊曾以金銀假山進獻德宗皇帝,帝說因其技藝超凡,將其“陳于太極殿庭”,供自己和宮人賞玩。公元八二二年(唐長慶年二年),藏王赤祖德贊向唐穆宗獻“銀器玉帶”告示物(唐會要卷九七·吐蕃)。長慶四年(公元八二四年),又向敬過皇帝獻“銀鑄犀牛、羊、牛、鹿各一”(冊府元龜卷九七二·外部臣朝貢第王)。在唐代,每逢新帝登極改元,或遇其他重大事件,吐蕃總有類似器物進獻,可見當時吐蕃社會的五金工藝水平已有高度發(fā)展并具有相當?shù)乃健?br /> 自元代開始,隨著宗教勢力的影響,五金工藝開始逐漸轉向寺院裝飾用品。從公元一四七八年的作品《八思巴畫傳》,可以明確地看出當時五金工藝的發(fā)達程度。圖右上角是已經安裝好的烏則殿的金頂,頂高三米以上。圖右中部是建造銀塔殿銀塔的場面。圖右下部為鑄造“增木里耶夏”佛像的情形。銀塔高約4到5米不等,和金頂一樣都是用銅板鍛打的。佛像是鑄造的,約4米多高。銀塔和佛像至今完好無損。從圖上看,佛像是分段鑄成的,即頭為一段,肩至臍為另一段,盤膝部分為第三段。除頭、膝部分,中間一段約有兩米多高。鑄造這樣大的器物,即使在今天,也是一項難度較大的工程。
明、清時期,藏族金屬工藝發(fā)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但應看到,黃教的興起進一步給藏族金屬工藝口戴上了“寺院藝術”的桎梏,使其趨于一定的固定形式。廣大教徒把自己的“身、心、意”全部供獻給了佛教,因此西藏乃至整個藏區(qū)的技藝和財富等,都集中進了寺院。于是,所有的寺院,就自然地變成了各種不同規(guī)模的地區(qū)博物館,收藏了大量的珍貴民族五金手工藝品,尤其是明清時期的手工藝品所占比例很大。比較有代表性的金屬手工藝品集中點有:布達拉宮、羅布林卡、色拉寺、哲蚌寺、扎什倫布寺、薩茄寺、夏魯寺等大小不等的寺廟里。 (更多內容請見下頁)
視頻:我是大帥 我比大師少一橫·銅雕壁畫家“北安”安建達專訪實錄
責任編輯: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m.bestexercisefitness.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