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ME交割庫有望落戶上海自貿區(qū) 有利于期貨定價權
2013年10月14日 9:4 3392次瀏覽 來源: 經濟參考報 分類: 期貨
上海將躋身大宗商品集散中心,提升我工業(yè)金屬期貨定價權。
上海自由貿易區(qū)被認為是新一輪金融改革的“試驗田”,中國期貨市場對外開放也將在這里實現(xiàn)“零的突破”。
記者近日從權威人士處獲悉,上海自貿試驗區(qū)內有望開展境外期貨交易所交割庫試點,而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屬交易所倫敦金屬交易所(L M E )可能率先獲批,其旗下的銅等工業(yè)金屬品種或先行試水。
具有國際市場定價權的LM E是多種工業(yè)金屬的期貨交易中心,其價格和庫存對世界范圍內的有色金屬生產和銷售有著重要的影響。目前,L M E在全球14個國家的36個地區(qū)擁有700多家核準倉庫,在亞洲LM E共有9個核準倉庫,分別位于韓國、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和臺灣地區(qū)。
據(jù)了解,LME對于新倉儲地點和倉儲公司的甄選有著一系列復雜而嚴格的標準。例如,倉儲地點必須是該種金屬的凈消費地區(qū),貿易網絡有足夠的輻射范圍,且該地區(qū)需擁有完善的財政、法律體系,交通發(fā)達,貿易自由等等。
“中國目前每年的銅需求量超過800萬噸,其中一半源于進口,而上海是最主要的進口口岸,接近占全國進口總量的1/3。而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金屬消費國,對LM E一直具有巨大誘惑力。”海證研究院金屬事業(yè)部經理羅希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早在2002年,LME高層就曾宣稱要在中國設立金屬交割倉庫,但受制于稅收、外匯、進出口、倉庫管理,以及市場監(jiān)管等方面的因素,L M E的訴求不得不擱淺多年。
隨著自貿區(qū)的設立和相關配套措施的出臺,L M E在中國設立交割倉庫的條件相比十年前已經成熟。業(yè)內人士預計,倉庫設立后,將直接降低國內企業(yè)的進口交易成本,基本金屬現(xiàn)貨供應情況將進一步改善,也為國內銅現(xiàn)貨進口商和合格的交割品提供商提供便利。
“目前,國內企業(yè)多從周邊的日本、韓國和新加坡等倉庫提貨,為此付出了大量的物流和倉儲費用。”羅希認為,上海交割庫的設立將改變這一狀況“對企業(yè)而言,全球范圍內大宗商品供應過剩時,會盡可能選擇運往位于上海的LM E倉庫。而國內需求短缺時,也可就近從上海的LM E倉庫進貨。如此一來,很多金屬的交易成本將會大大降低。”
近日,一些大型貿易商已經謀劃在上海洋山保稅港區(qū)建設國內首個LM E交割庫。國內最大的有色金屬貿易商—邁科金屬國際集團總裁何金碧告訴記者,已經就建設交割庫事宜與LM E及監(jiān)管方進行過溝通。
在北京中期研究院院長王駿看來,此舉或將使上海成為LM E全球最重要交割庫之一,提升中國在大宗商品市場的話語權,并以此夯實上海作為亞太區(qū)大宗商品集散中心的基礎。
“上海自貿區(qū)倉庫若建成,將替代韓國釜山和新加坡LM E倉庫的中轉作用,亞洲的交割量可能都會集中到中國來,而上海港將有望取代釜山成為亞洲期銅的最大交割港。”王駿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將全球最大的金屬產品“蓄水池”建在國門之旁,未來上海的交割價格、庫存數(shù)據(jù)都將成為全球定價的重要因素。不僅如此,自貿區(qū)以交割庫為基礎,大宗商品的現(xiàn)貨交易、銀行質押融資和保險等配套服務都會配套發(fā)展起來。加之后期其他交易所的農產品、能源品種交割庫入駐,將進一步提升“中國價格”在全球商品定價體系中的地位。
LM E交割庫的設立,還將對國內期貨的交易、交割、定價產生深遠影響。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上海期貨交易所也上市有色金屬期貨,且滬銅已經成為中國銅市場的權威報價。但在封閉市場條件下,滬銅和LM E銅價時有偏離。如果未來期貨市場進一步開放,打通海外通道,在兩個市場進行套利變將得更加容易,一旦不合理價差出現(xiàn),大量套利資金出現(xiàn)將使其回歸到合理范圍之內。
此外,從交易所的角度而言,這無疑將加劇倫敦金屬交易所和上期所之間的博弈。羅希認為,單從期貨市場的份額而言,兩者的爭奪將更加激烈。“因為這意味著選擇在LM E倉庫進行交割業(yè)務的企業(yè)數(shù)量可能會不斷增加,短期內上期所可能面臨較大沖擊。”
這也將倒逼國內交易所甚至整個期貨行業(yè)加快制度創(chuàng)新。王駿認為,隨著國外交易所越來越重視中國市場,上期所也應該未雨綢繆,另辟蹊徑,尋找新的創(chuàng)新和突破口。具體而言,首先合約要修訂,結算貨幣不能只局限于人民幣,應該采用美元或者雙幣。其次,不僅是貴金屬,有色金屬也要啟動夜盤交易,以使滬銅等品種免于被邊緣化。最后,必須加速推出原油期貨。
責任編輯:曉曉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m.bestexercisefitness.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jù)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