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也有“再生”機能
2013年10月25日 11:17 7095次瀏覽 來源: 中國科學報 分類: 再生金屬資訊
金屬也是有“生命”的,在一定人為干預的條件下,會出現一種自我修復的機制。而這種機制一旦被人類掌握,便可能研制出更多新式材料,應用在工業(yè)、軍事等方面。
自我修復,是生物界在長期進化過程中獲得的自我防御機制之一。無生命的物體能否自我“康復”呢?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研人員似乎想給出肯定的答案。他們發(fā)現,受損的金屬也具有自我修復的功能,相關成果發(fā)表在近期出版的《物理評論快報》上。
金屬自我修復的秘密
邁克爾·戴姆克維茲是麻省理工學院(MIT)的材料科學和工程教授,他和研究生徐國強在一項金屬特型實驗中意外發(fā)現,在受到外部力量作用產生裂痕后,金屬的晶粒邊界可以展開大面積的修復行為。
“我們在以往的試驗中也曾發(fā)現,金屬在固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的時候會發(fā)生相變,有不同的相態(tài)和不同的晶體。在力學和其他外部條件的作用下,會出現形態(tài)各異的支晶,類似于雪花、冰晶。”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雙聘研究員劉靜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多數金屬都由細微的晶粒構成,這些晶粒的大小和方向能影響金屬的強度和特性。劉靜談到,相變過程中,金屬中的支晶有的像狼牙棒、有的像仙人掌,確實會產生自我修復,但其狀態(tài)和程度取決于很多因素,比如單質的金屬和合金就不一樣,溫度的高低也會產生不同的影響。
事實上,近幾十年來,固體金屬中晶粒邊界的移動一直吸引著科研人員的關注,但很多研究發(fā)現,只有某些晶粒邊界才會誘發(fā)自我修復的現象,并非所有部分。這就造成了一種被稱為“向錯”的缺陷,這種現象早在一個世紀前就已經被觀察到,但當時只被認為是一種奇特現象。
為了重現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戴姆克維茲建立了計算機模型,通過模型演示,能發(fā)現微晶粒之間的邊界,會在外部壓力下出現“創(chuàng)口”。這使得晶粒的微觀結構發(fā)生改變,晶粒邊界發(fā)生移動,而這種移動便是修復“創(chuàng)口”的關鍵。
在戴姆克維茲看來,金屬內部原則上都存在一個縮小外力造成裂痕的機制,可以減弱外部力量產生的影響。當金屬材料產生“創(chuàng)口”時,這種機制會阻止“傷口”進一步擴大,并使之產生“愈合”。
在發(fā)現這個機制后,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將依此設計相應的金屬合金,以便在特殊應用條件下產生自我修復的功能。戴姆克維茲認為,合金微觀結構控制技術已經存在,現在只需要計算出如何獲得理想的結果,期望設計出可以自我復原的金屬材料。
責任編輯:mqk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m.bestexercisefitness.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