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載,青春無悔扎根地質
記江西有色地質勘查二隊地勘二分院院長謝明璜
2015年06月05日 11:22 4647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地質礦業(yè) 作者: 馬江華
謝明璜是江西有色地質勘查局屬地質二隊地質高級工程師,現(xiàn)任該隊金鵬地礦公司地勘二分院院長。自1984年7月從學校畢業(yè)后,他就一直從事野外地質找礦工作。31年來,他立足崗位本職,兢兢業(yè)業(yè),任勞任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艱苦創(chuàng)業(yè)、積極開拓、獻身地質事業(yè)”的“江勘”精神,不斷譜寫著平凡中的偉大。
“我的理想就是當一名地質佬!”
都說地質工作是一個艱苦的行業(yè),可謝明璜一干就是幾十年。如今,每當他回想起當年往事,都會用“情結”二字來講述他與地質隊的故事。
原來,謝明璜是地質隊的職工子弟,從小隨父親在地質隊生活,度過了小學、初中等重要的人生階段。受父輩們的影響和熏陶,兒時的謝明璜就喜歡搗鼓石頭,還時不時地拿地質錘敲上一敲,鄰居們看到后,開玩笑地說:“這崽子挺有模有樣的,長大后肯定是個地質佬”。這時,他會一本正經地回上一句:“我的理想就是當一名地質佬!”
1979年,電影《李四光》上映,18歲的謝明璜被銀幕上李四光矢志不渝無怨無悔獻身地質事業(yè)的形象深深感染著……一年后的中專報考時,他不假思索地選擇了地質學校。
1984年中專畢業(yè)后,當一名地質隊員的愿望終于如愿以償。當時正值“地質三光榮”精神剛提出不久,謝明璜和全國的地質找礦工作者一樣,投身到為祖國開采礦產資源的大潮中……
進入90年代后,地質工作逐年不景氣,地質找礦項目銳減,不少地質隊員紛紛選擇“跳槽、“下海”。面對不景氣的地質行業(yè),剛過而立之年的他,心里也泛起漣漪:如果長期沒有穩(wěn)定收入,怎么擔起養(yǎng)家糊口的重任?但立志要做一輩子的事業(yè),如果就這樣半途而廢,心中又有太多不舍。經過幾日的慎思熟慮后,他選擇了回歸心中的那份堅定初心,毅然決定留下來,背起地質包,帶上羅盤、放大鏡、地質錘……。
如今,時光一晃31年,每當談起陳年往事,謝明璜總是說:“我就是放不下、舍不得、丟不掉,地質工作盡管辛苦,還經常風餐露宿,但是每當經歷千辛萬苦后在找礦上有所突破的那種喜悅之情,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覺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同事眼里的“活地圖”
1984年從地質中專畢業(yè)后,謝明璜就撲到了野外找礦一線,先后在銅鼓縣花山金礦區(qū)、福建連城鉛鋅礦區(qū)、于都盤古山礦區(qū)等地從事野外地質普查工作。
地質工作者常年涉足深山密林,險峻峽谷,環(huán)境險惡,條件艱苦,但他沒有被困難嚇倒,每天跟著師傅們起早摸黑,翻山越嶺,餓了啃幾口自帶的饅頭,渴了喝點山間溪水,遇到不懂的問題虛心向師傅們學習請教……幾年下來,他編制了礦區(qū)1:2000地質圖、1:1000實際材料圖和礦區(qū)所有的勘探線剖面圖,并提交了相關地質報告。
即使在最艱難的上世紀90年代,他也一直扎根在龍南寶蓮山礦區(qū)和于都槽坑礦區(qū)的野外一線工作中。編錄、質量檢查、采樣、填圖……這些聽上去枯燥乏味的事情,謝明璜卻認認真真、扎扎實實地做著,獲取、整理了大量寶貴的第一手地質資料和測量數(shù)據(jù),為二隊在相關礦區(qū)的地質找礦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據(jù)。
2006年,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給地質找礦事業(yè)帶來了春天,二隊抓住全國啟動危機礦山接替資源勘查項目的良好機遇,成功申報《江西省大余縣西華山鎢礦接替資源勘查》和《江西省大余縣蕩坪鎢礦接替資源勘查》兩個項目,謝明璜擔任西華山項目負責人。他深知,西華山鎢礦被稱為中國鎢礦的“鼻祖”,項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該項目屬于國家項目,項目實施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單位的聲譽。
面對重重壓力,他帶領組員們頂寒風、冒酷暑,苦干實干不放松。在窿內編錄時,他身體力行,從270米標高下到100米標高,垂直高度相當于56層樓,每天至少2次沿著1042個臺階上上下下;為看清斷面,采集樣本,描繪構造,他總是沖在最前面,勇當探路者,披荊斬棘,為年輕隊員們開辟通道。
為確保按時保質完成項目設計的18200米鉆探工作量,他堅持“白加黑”、“5+2”工作制,白天上山,在鉆機之間穿梭,晚上加班加點整理資料,主動放棄外出考察和節(jié)假日回家探親的機會,甚至連發(fā)燒也沒有休息,只是簡單地吃了點藥后又投入到工作。
2007年,全局安全文明生產會議在西華山礦區(qū)召開,整潔衛(wèi)生的作業(yè)環(huán)境和規(guī)范有序的崗位操作得到了局領導和兄弟單位的肯定與認可。同年底,謝明璜帶領的項目組被局評為“先進集體”。
2009年5月,該項目順利結題,野外工作經國土資源部和省廳野外驗收,評為優(yōu)秀等級。謝明璜帶領他的團隊不負眾望,用三年時間高質量地完成了該項目,探礦新增資源儲量1萬多噸,延長服務年限近10年,這座百年老礦山又重新煥發(fā)了新生機。
2013年,為更好適應市場發(fā)展,金鵬地礦公司調整了機構設置,謝明璜擔任地勘二分院院長一職。走上公司中層管理崗位的他,時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地質隊員,野外一線才是他施展拳腳的舞臺。于是,他又主動請纓,擔任了大余縣石雷鎢礦資源儲量核實項目負責人。公司首次承接章源鎢業(yè)公司的地勘項目,他絲毫不敢松懈,以項目為重,以駐地為家。業(yè)主多次來訪,都對謝明璜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贊賞有加。2014年,他又被局評為“先進工作者”。
31年來,謝明璜先后以地質普查、地質填圖組長、普查分隊小隊長、項目負責人、分院院長的身份辛勤工作在野外找礦一線,足跡踏遍了盤古山、西華山、大吉山、石雷等多個鎢礦山工作區(qū)的一溝一壑。31年的堅守,使他能夠對淺變質巖覆蓋下隱伏花崗巖內帶脈鎢礦床成礦地質條件做出正確的識別和判斷,對贛南鎢礦山的地質構造、地容地貌了如指掌,如數(shù)家珍,被同事們親切地稱為“活地圖”。
如今,謝明璜已年過五旬,頭發(fā)也不知不覺染上了“白霜”,但每次談到找礦,他總是異常興奮;干起活來一般年輕人都比不過他,依然帶著滿腔熱情奮斗在野外第一線。
助力年輕人成長成才
“我們這些老同志再過幾年就退休了,現(xiàn)在最大的希望就是看到年輕人快速成長起來,并且能夠擔當重任。”這是謝明璜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近幾年來,二隊在局新的工作方針指引下,積極做好人才引進工作,擴大隊伍總量,做好人才儲備。然而,必須面臨的一個現(xiàn)實問題是,老職工即將退休,能夠完全獨立承擔項目的年輕職工少,中堅力量出現(xiàn)斷層。
青年是單位的未來,只有不斷提高青年技術人員的整體素質,激發(fā)他們的內在動力,單位才能得到更好的發(fā)展。作為一名老職工,謝明璜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并在實踐中積極發(fā)揮“傳幫帶”作用,以老帶新,不遺余力助力年青人快速成長成才。他大膽將一些合適的項目交給年輕人,讓他們編制立項申請書、勘查設計報告等,對編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點評、指導,用心培養(yǎng)能夠帶項目的骨干人才,不斷錘煉他們的綜合能力。每次進行野外地質作業(yè)時,他總是對年輕隊員進行現(xiàn)場教學,從制定考察路線、圈定調查靶區(qū)、采集標本到分析數(shù)據(jù)、編繪圖幅等,都會認真細致地分析解說,對容易出現(xiàn)的錯誤悉心指導。
此外,他還在公司每年舉辦的春季培訓和青年研討會中,給年輕技術人員講解礦區(qū)野外地質工作,手把手指導如何標記地質點、采集巖石、辨認標本、鉆槽坑野外地質三大編錄等基本業(yè)務知識,將自己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
在做好傳幫帶的同時,謝明璜不忘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技能和理論水平,他注重對以往工作過的礦區(qū)進行認真總結和分析,先后在《中國鎢業(yè)》、《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等雜志期刊發(fā)表了《江西大吉山鎢礦容礦裂隙演化及與成礦關系探討》、《江西大余西華山巖體邊部找礦前景探討》、《石雷鎢礦地質特征及找礦前景》等多篇論文。
31載春秋,謝明璜已從一個稚嫩的小伙步入了知天命的年紀。做好一件事不難,難的是幾十年如一日地做好同一件事。作為我局一名普通地質工作者,謝明璜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yè)業(yè),用實際行動踐行著“江勘”精神,為實現(xiàn)富裕和諧幸福的“江勘夢”而默默奉獻著……
【后記】當謝明璜得知要寫一篇宣傳自己的文章時,他再三勸阻筆者不要寫。他說:“我就是一名很普通的地質工作者,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好本職工作,沒有做過什么大事,不值得一提。”
我想,沙子是平凡的,但對沙灘而言卻是不可或缺的,一條美麗的沙灘正是由無數(shù)粒普通的沙子組成。在全局這個大家庭里,謝明璜立足本職,幾十年如一日地為單位的發(fā)展默默奉獻著自己的綿薄之力。
他,也許是一粒普通的沙子,但沙子平凡,亦能出彩。
責任編輯:羅娜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m.bestexercisefitness.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jù)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