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笆濉碧峤淮笾行偷V產地69處
2015年12月24日 14:39 2691次瀏覽 來源: 中國礦業(yè)報 分類: 地質礦業(yè) 作者: 康維海
記者日前從青海省國土資源科技信息中心獲悉,“十二五”期間,青海省緊緊圍繞省“358地質勘查工程”、找礦突破戰(zhàn)略行動目標任務,圓滿完成了“358地質勘查工程”第一、第二、第三階段,“找礦突破戰(zhàn)略行動”第一、第二階段和“十二五”規(guī)劃的總體目標任務,礦產資源勘查取得重大突破,全省新的資源勘查開發(fā)格局初步顯現(xiàn)。
——不斷創(chuàng)新體制機制,形成“大規(guī)模投入、大兵團作戰(zhàn)”的地質勘查新局面。地勘投入不足曾一度制約青海地質找礦工作的持續(xù)推進。“十二五”以來,青海省委、省政府與國土資源部共同努力,爭取到國家地勘專項資金50億元,用于加強青海基礎性、公益性、戰(zhàn)略性地質調查與資源評價。同時,青海省還鼓勵社會資金的投入。特別是“十二五”后幾年,在地質勘查找礦空間壓縮、國家和社會投資下滑等不利因素影響下,青海省仍保持了較高的勘查投入勢頭,確保了勘查成果的涌現(xiàn)。
——深化礦業(yè)權管理改革,助力激發(fā)活力。“十二五”以來,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相繼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地質勘查實現(xiàn)重大突破的實施意見》、《地質成果獎勵辦法》、《青海省地質勘查項目管理辦法(試行)》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和管理辦法,這些舉措有力地推進了青海省地質勘查工作。
2011年~2015年,青海省安排各類非油氣類地勘項目3209項次,累計投入地勘資金132.83億元。其中,中央財政項目1053項次,地勘資金40.14億元,占總投入的30.22%;省地勘基金(含州、縣財政資金)項目1171個,地勘資金33.46億元,占總投入的25.19%;社會資金項目1066個,資金59.23億元,占總投入的44.59%。此外,油氣勘探投入資金46.5億元,完成鉆探工作量71.12萬米。
5年來,青海省從事地勘工作的人員由2011年的12686余人增加至2014年的15345人。各項工作量持續(xù)增加,其中1∶5萬區(qū)域地質礦產調查完成面積達28.87萬平方千米,鉆探、槽探工作量增加了3倍。
——持續(xù)的地勘投入催生了一批重要的找礦成果。5年來,以16個整裝勘查區(qū)為主體的礦產資源調查評價與勘查取得重大突破,找礦成果顯著。1∶5萬區(qū)域地質礦產調查覆蓋率由2007年的7%提高到40%,累計圈定物探異常1229處、化探綜合異常1416處,發(fā)現(xiàn)礦(化)點及礦化線索487處,提交礦產地、普查基地117處。“十二五”期間,提交可供開發(fā)的大中型礦產地69處;新探明油氣地質儲量石油1.7億噸、天然氣977億立方米;新增其它礦產資源儲量煤炭24億噸、鐵2.8億噸、銅78萬噸、鎳106萬噸、鉛鋅138萬噸、巖金108噸、鉀鹽3.05億噸。
“十二五”期間,青海省礦產資源勘查開發(fā)初步形成了“三大基地”:祁漫塔格千萬噸級鐵銅鎳鉛鋅資源勘查開發(fā)基地、東昆侖千噸級金礦勘查開發(fā)基地、柴北緣煤炭勘查開發(fā)基地,為柴達木國家級循環(huán)經濟試驗區(qū)建設提供了資源保障。實現(xiàn)“三大突破”:東昆侖鎳礦找礦取得重大突破,探獲鎳資源儲量106萬噸,共伴生銅21.76萬噸、鈷3.81萬噸,達到超大型規(guī)模;柴達木盆地深部鉀鹽找礦取得重大突破,探獲氯化鉀資源量3.05億噸;玉樹-沱沱河銅鉬鉛鋅銀找礦取得重大突破,探獲銅鉛鋅資源量達千萬噸。取得“三大發(fā)現(xiàn)”:祁連山木里地區(qū)首次在我國陸域發(fā)現(xiàn)和采集到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在共和-貴德盆地首次鉆獲干熱巖,井底溫度達183℃;在海東地區(qū)發(fā)現(xiàn)約840平方千米的富硒土壤資源。得到“三大提高”:基礎地質工作程度大幅度提高;地質科技創(chuàng)新和研究水平大幅度提高;地勘隊伍工作能力大幅度提高。
責任編輯:陳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m.bestexercisefitness.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jù)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