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防護裝備材料的變遷(下)
2016年09月27日 9:30 4043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金屬報 分類: 新材料前沿
18世紀至19世紀,面對火器的巨大殺傷力,“護身之寶”的胸鎧在火器面前如同廢紙,人們頓時束手無策。因此,在常規(guī)步兵中,制服和輕型頭罩取代了金屬護甲。作戰(zhàn)時,指揮官則采用部隊散開的分散戰(zhàn)術,用來避免遭受敵方火力殺傷。
20世紀武器的威力普遍提高了,6.5毫米~8毫米口徑的步槍能殺傷2000米距離以上的目標。機槍也出現(xiàn)了,并以高達200~300發(fā)/分的戰(zhàn)斗射速投人了實戰(zhàn)。這時作戰(zhàn)的雙方都裝備有保護上體的步兵裝甲,但士兵嫌其過重,行動不便而多有抱怨。
雖然在兩次世界大戰(zhàn)中,參戰(zhàn)國中有的國家也曾研制并試穿過鋼或合金鋼制作的胸甲和防彈衣,但是由于質量過大,行動不便,無法裝備步兵使用,所以只限于一些特殊部隊和飛行部隊。如美軍1943年給轟炸機空勤人員裝備的“防高炮短上衣”就是用錳鋼制作的,重約10公斤。
20世紀40年代,由于化學纖維的開發(fā)和應用,推動了復合織物材料防護服的發(fā)展。當美國婦女風行尼龍絲襪的時候,1941年在美國陸軍和海軍實驗室中已試制出用尼龍織物制作的防破片背心。雖然當時的尼龍防彈背心很厚也較重,但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榴彈破片和動能彈的殺傷。特別是飛行駕駛員穿著這種背心防護地面高射炮彈片襲擊很有效果。
20世紀50年代朝鮮戰(zhàn)爭時,美軍首次用12層特制尼龍纖維材料制作防彈衣,并獲得了滿意的效果。當彈頭擊中防彈衣時,縱橫交織的多層尼龍纖維像網(wǎng)一樣裹住彈頭,尼龍纖維的張力減低了彈頭的飛行速度,防彈效果較好。
20世紀60年代,越南戰(zhàn)爭中,美軍將尼龍防彈衣列為制式裝備。陸軍采購3M69式防彈衣,質量4.5公斤以上,防彈效果較好。但是,試驗證明,穿上這種防彈衣作戰(zhàn)能力降低了30%。天氣炎熱時,由于防彈衣厚,十分悶熱,穿40分鐘就必須脫下。
20世紀70年代,出現(xiàn)了“凱夫拉”防彈衣。“凱夫拉”纖維是美國“杜邦”公司于60年代中期研制的一種合成纖維,1972年完成了工業(yè)化生產。由于“凱夫拉”纖維抗張強度極高,是尼龍的2倍多,防彈效果極好,同時還具有溫度穩(wěn)定性好、質量輕、耐酸堿腐蝕等特點,從而受到世界青睞。由60年代只有美軍一家試裝“凱夫拉”防彈衣到目前世界許多國家紛紛研制、采購和裝備,防彈衣的發(fā)展已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責任編輯:淮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ǎng):m.bestexercisefitness.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wǎng)聲明:本網(wǎng)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wǎng)”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wǎng)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wǎng)(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wǎng)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jù)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wǎng)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