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空因素壓制滬鋁低位振蕩
2018年03月06日 9:26 10532次瀏覽 來源: 中電投先融期貨 分類: 期貨 作者: 劉冬博
春節(jié)過后,受美聯儲加息預期等因素影響,美元指數回升,國內外有色金屬承壓回調,滬鋁表現抗跌,并一度逆市走強。但是隨著國內新增和復產產能陸續(xù)投產,市場供應壓力將逐漸加大,但旺季消費回暖尚需時日,季節(jié)性累庫仍在延續(xù)。短期內滬鋁走勢難言樂觀,低位振蕩行情仍將延續(xù)。
供應壓力加大
2018年以來,隨著新增和復產產能陸續(xù)投產,全國運行產能觸底回升。但由于企業(yè)盈利狀況不佳,市場供應暫未有顯著增長,預計一季度后產量增長將會顯現。
根據百川資訊數據,截至3月初,我國電解鋁有效產能為4614.5萬噸,開工3615.1萬噸,開工率78.34%。2018年1月我國原鋁產量為301.51萬噸,預計2月份產量在275萬噸左右,日均產量環(huán)比略有增長。
春節(jié)過后,中鋁下屬的貴州華仁第四段12.5萬噸、內蒙古華云新材料尚未投產的12萬噸以及廣西華磊第四段10萬噸產能均計劃3月份開始投產。此外,內蒙古創(chuàng)源金屬有限公司新增10萬噸產能已投6萬噸,包頭市蒙泰鋁材有限公司新增10萬噸已投5萬噸,剩余產能有序投放中。2月28日貴州興仁縣登高鋁業(yè)有限公司舉行電解鋁通電儀式,新增電解鋁產能12.5萬噸/年。復產方面,廣西信發(fā)鋁電有限公司10萬噸產能已開始復產,預計3月內完成復產。采暖季即將結束,河南、山西地區(qū)限產的約70萬噸產能將根據鋁價的走勢擇機復產,考慮地區(qū)生產成本較高,短期內復產可能性較小。
供應壓力增大,而消費旺季尚未到來,鋁錠庫存屢創(chuàng)新高對鋁價施壓。根據上海有色網數據,截至3月1日,我國鋁錠社會庫存為212.6萬噸,較春節(jié)前增加超過30萬噸,繼續(xù)刷新歷史高點,3月有望突破220萬噸。
成本支撐減弱
截至3月初,氧化鋁價格下跌至2790元/噸附近,陽極、氟化鋁、冰晶石穩(wěn)定在4125元/噸、12100元/噸、6000元/噸,國內平均用電成本約0.32元/度。據我們的成本模型,近年來鋁價運行區(qū)間基本在成本區(qū)域。目前噸鋁低、中、高位理論完全成本分別為13600元/噸、14300元/噸、15000元/噸,電解鋁企業(yè)平均成本基本處于盈虧邊緣。
3月份采暖季結束,超過300萬噸氧化鋁限產產能待復產,供應增加預期顯著,氧化鋁供需關系從緊平衡逐漸轉為過剩,價格仍將承壓。陽極方面,魏橋3月份預焙陽極長單價格下調200元/噸,預計后期其他地區(qū)陽極價格會跟隨下跌。
重要原材料價格的回落將使得3月份電解鋁生產成本下移,對鋁價支撐效應有所減弱。
關注中美貿易摩擦
海關數據顯示,1月我國出口未鍛造鋁及鋁材44.5萬噸,同比增長14.1%。我國鋁出口連續(xù)第三個月上升,滬倫比值持續(xù)低位,鋁材出口盈利轉好。
2月16日,美國商務部公布“232調查”結果,認定進口鋁產品損害美國國家安全,建議總統特朗普動用關稅或配額措施來限制進口。特朗普已宣布將對鋁產品加征10%關稅,措施長期實施,具體細節(jié)暫未公布。2月27日,美國商務部做出最終裁定,對進口中國的鋁箔征收反傾銷和反補貼稅,“雙反”稅合計最高可能超過186%。
美國和我國貿易摩擦將使得鋁產口出口壓力加大,但我國出口美國的鋁材僅占國內鋁產量3%左右,因此實際對整體鋁產品出口的拖累有限,還需觀察全球其他國家經濟增長情況及滬倫比值變化。在持續(xù)低比值狀態(tài)下,中國可以尋求其他地區(qū)消費來彌補美國訂單缺口。
鋁價短期仍將承壓
綜上所述,隨著更多新增的復產產能的推進,供應端壓力將逐漸加大,在消費旺季到來之前,社會庫存屢創(chuàng)新高對鋁價施壓。電解鋁生產成本預期下降對鋁價支撐效應減弱,安全邊際下移。因此滬鋁近日雖逆市小幅上行,但利空因素較多,向上突破難度大,反彈行情不宜樂觀。預計元宵節(jié)后滬鋁將延續(xù)低位振蕩運行,短期內維持高拋低吸操作思路,中期等待消費回暖得到驗證后尋找低位做多機會。
責任編輯:李錚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m.bestexercisefitness.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