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來的霍什布拉克鉛鋅礦
2018年08月10日 12:42 3313次瀏覽 來源: 中國自然資源報 分類: 地質礦業(yè) 作者: 田培仁
霍什布拉克鉛鋅礦“飛來峰”。
霍什布拉克鉛鋅礦是新疆少有的鉛鋅富礦之一,位于阿圖什市哈拉峻鄉(xiāng)北部山區(qū),隸屬于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行政管轄?;羰膊祭算U鋅礦于1953年發(fā)現(xiàn),到1956年勘探完畢,從1957年起籌建礦山、相繼開發(fā),幾經移主、時采時停,斷續(xù)經營至今已經歷了61個年頭。它是新中國建立后,新疆最早啟動的正規(guī)生產的國營多金屬礦山之一。
經過區(qū)域地質調查、礦床勘查、礦山開采和成礦研究,目前已基本確定霍什布拉克鉛鋅礦是一位“遠方來客”,霍什布拉克并不是它的原來產地!
研究表明,霍什布拉克鉛鋅礦,是產于距今約370百萬年前的泥盆紀晚期,屬海相熱水沉積礦床,其含礦層位為泥盆世坦蓋塔爾組(D3t),鉛鋅礦呈層狀產于其中的石灰?guī)r內?;仡櫣诺乩硌莼?,當發(fā)展到泥盆紀時段,霍什布拉克鉛鋅礦所在的成礦原產地為寬闊的海洋,而它存在的實際位置是海洋里相對深陷的次級洼地,鉛鋅的礦質來源于洼地深部,高溫—中溫熱液(熱水)通過斷裂或噴氣(水)口,以噴流和沉積的形式聚集在洼地底部。伴隨著地質歷史發(fā)展的漫長過程,經過多次的地殼運動、多期次構造的疊加與改造,多成礦因素和多成礦條件的有機結合與轉換,才最終形成具有工業(yè)價值的霍什布拉克鉛鋅礦床。
現(xiàn)存霍什布拉克鉛鋅礦的泥盆紀含礦地層(距今370百萬年D3t)),底部以一個環(huán)狀斷裂為界,超覆于其下的晚石炭世地層(距今300百萬年C3k)之上,出現(xiàn)以老蓋新的“飛來峰”(構造)反常地層排列層序。
“飛來峰”為地質術語,意指外來巖塊,最早于19世紀80年代發(fā)現(xiàn)于歐洲的阿爾卑斯山,我國地質學家于上世紀20年代末首次在彭州發(fā)現(xiàn)“飛來峰”。“飛來峰”是獨特的地質景觀,具有極高的科研教學和觀賞價值。當逆沖斷層和推覆構造發(fā)育地區(qū)遭受強烈侵蝕切割,將部分外來巖塊剝掉而露出下伏原地巖塊時,表現(xiàn)為在一片外來巖塊中露出由斷層圈閉的較年青地層,這種現(xiàn)象稱構造窗。如果剝蝕強烈,外來巖塊被大部分剝蝕,只在大片被剝露出來的原地巖塊上殘留小征孤零零的外來巖塊,稱為“飛來峰”。形成構造窗或飛來峰,須發(fā)育推覆構造或大型逆沖斷層,將遠距離巖塊推來并遭受剝蝕,才具備形成這兩種構造現(xiàn)象的條件。
既然霍什布拉克鉛鋅礦是“飛”來的,那么它的原產地是哪里?由于時間久遠,目前尚無證據(jù)或確切資料說明其出處,但來自北部方向當無懸念,可能位于國內的西南天山北部近側,也可能在境外吉爾吉斯斯坦南天山構造帶內。
370百萬年前的泥盆紀晚期,霍什布拉克鉛鋅礦所在的成礦原產地為寬闊的海洋。隨著地殼的不斷運動,推測約距今300百萬~250百萬年的二疊紀,霍什布拉克鉛鋅礦像坐過山車一般由北方境內西南天山或境外(吉爾吉斯斯坦)的南天山搬運到本址,搬運距離推測達數(shù)百公里。隨后地殼構造演變到距今250百萬年以后的印支期,西南天山進入劇烈的風化、侵蝕階段,即風吹雨打之際,從而出現(xiàn)了被剝蝕而殘留的“飛來峰”構造,也就是人們現(xiàn)在所看到的模樣。
(作者單位: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
責任編輯:陳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m.bestexercisefitness.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jù)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