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fā)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形勢分析課題組
今年上半年,國民經濟再次呈現(xiàn)增長“偏快”的趨勢,宏觀經濟運行再次面臨由“偏快”向“全面過熱”轉化的風險。在一些舊的矛盾和問題還沒有得到有效緩解的情況下,經濟運行中又出現(xiàn)通脹壓力有所加大、資產泡沫由房市向股市蔓延等新問題。在持續(xù)緊縮的宏觀背景下,新一輪經濟增長中,經濟運行出現(xiàn)反復性“偏快”的根本癥結在于持續(xù)性流動性過剩和地方政府主導的新一輪大規(guī)模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擴張,兩股強大力量的結合給宏觀調控帶來了相當大的難度。為了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向過熱,有效緩解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未來一段時間,應采取穩(wěn)中偏緊的貨幣政策,重點運用利率政策,抑制投資及資產價格過快增長。同時,要把節(jié)能降耗作為下一步宏觀調控的重要任務,在適當時機加快推進資源性產品和要素價格改革,以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及國民經濟既好又快發(fā)展。
宏觀經濟為何持續(xù)偏熱
在持續(xù)緊縮性宏觀調控政策背景下,本輪經濟已反復出現(xiàn)三次“偏快”(即2004年上半年、2006年上半年及今年上半年再次增長偏快),經濟運行中原有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還沒有得到有效緩解,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又開始顯現(xiàn),調控效果也低于預期。其癥結何在?我們認為,根本原因在于持續(xù)性流動性過剩和地方政府投資沖動始終未能得到有效控制,這兩股力量相結合,給宏觀調控帶來了相當大的難度。更深層次的原因則是由于體制和機制改革滯后,嚴重制約了宏觀調控的政策效果。
(一)流動性過剩問題更加突出是造成經濟運行中矛盾和問題難以緩解并不斷累積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輪經濟之所以反復偏快,且調控效果難盡如人意,其原因在于“三過”等經濟失衡問題相互交織在一起,相互影響,互為因果。流動性過剩導致投資過快增長,引起國內產能大幅增加,并推動外貿出口快速增長,而出口快速增長又造成順差過大,并導致外匯儲備增長過快,基礎貨幣投放過多,同時給人民幣升值帶來壓力。而人民幣升值預期又引發(fā)國外熱錢流入,而熱錢流入和貿易順差又加劇了流動性過剩的局面,導致國內資本市場迅速膨脹,進而對實體經濟產生影響,并相互傳導。不斷加強的流動性過剩問題是造成“三過問題”的主要原因。
首先,流動性過剩不斷加劇及長期采取低利率政策,為實體經濟部門如房地產和工業(yè)、出口持續(xù)過快增長創(chuàng)造了十分寬松的金融環(huán)境。大量低成本的資金為企業(yè)投資和政府基建投資的快速擴張?zhí)峁┝酥匾獥l件,投資產生的高效益(如房地產的暴利和鋼鐵、有色金屬行業(yè)的高利潤)及分配越來越向資本傾斜的形勢使社會投資沖擊日趨強烈,投資形成的過剩產能又可以通過擴大出口來消化,從而形成了投資擴張與出口擴張相互推動,投資與出口高增長又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過剩資金,進一步推動信貸和投資的膨脹,如此形成了投資創(chuàng)造投資的強效應。
其次,資金面長期沉淀于商業(yè)銀行的儲蓄存款大量出籠和因外貿順差大幅增長而引起的基礎貨幣大量被動增加的結合,使今年流動性過剩矛盾更加突出,為信貸和投資繼續(xù)大幅擴張?zhí)峁┝朔浅捤傻馁Y金條件。在當前資本品價格迅速攀升、存款實際利率為負以及通貨膨脹預期有所上升的作用下,居民長期以來形成的預防性儲蓄動機發(fā)生了重大轉變,投機傾向明顯增強,居民儲蓄存款大規(guī)模從金融系統(tǒng)流出進入資本市場。雖然5月份央行第二次上調了存貸款利率,且定期存款利率上調幅度明顯加大,但仍未改變存款活期化的發(fā)展趨勢,而且出現(xiàn)了分流規(guī)模擴大跡象。數(shù)據(jù)顯示,居民戶存款連續(xù)兩個月大幅減少,4月居民戶人民幣存款大幅減少1674億元,5月份再度減少2784億元,同比多減少2959億元,而去年同期增加174億元;居民戶人民幣存款已由今年3月末的17.5萬億元,縮減為5月末的17.1萬億元,兩個月時間凈減少4458億元。1-5月人民幣各項存款同比少增3333億元,這是多年未見的現(xiàn)象。儲蓄的“大搬家”,使資產的泡沫化加劇。而外貿順差進一步擴大使被動投放的基礎貨幣繼續(xù)大量增加,進一步加劇了人民幣升值壓力和流動性過剩局面。上半年貿易順差累計已突破1000億美元,由此使基礎貨幣被動大量增加。加之,人民幣升值預期導致大量外資和國際熱錢繼續(xù)從不同渠道流入追逐國內資產,加劇了國內流動性過剩及推動國內資產價格“虛漲”。
當前要高度重視資產泡沫化問題,對此,宏觀調控政策應有大的作為。流動性過剩不是導致物價上漲,就是引起資產價格上漲。近年來,在流動性過剩條件下,國內資產價格迅速膨脹就印證了這一點。2003年以來大量過剩的流動性集中流入房地產市場,使近幾年房價飛速上漲,局部地區(qū)房地產泡沫相當明顯;2006年以來過剩的流動性加快向股票市場流動,引發(fā)股市爆發(fā)性增長,今年隨著流動性過剩的加劇,在巨大的財富效應下,日均開戶人數(shù)不斷刷新幾十萬戶的新紀錄,股指一路飆升。因此,宏觀調控應高度重視對資產泡沫的監(jiān)控和調節(jié),要防止中國同時出現(xiàn)兩個資產大泡沫,即出現(xiàn)股市的大泡沫和樓市的大泡沫。同時,要防止實體經濟虛擬化,許多企業(yè)將自有資金炒股票,過度追逐虛擬的投資收益,而不重視實體經濟的創(chuàng)新,最終導致泡沫經濟。據(jù)有關方面的數(shù)據(jù),上半年新增貸款中,有相當大一部分貸款資金違規(guī)進入股市。資產價格泡沫化發(fā)展使我國金融及經濟增長面臨的風險日益加大。提高印花稅后,近一個時期以來股票市場出現(xiàn)高位大幅震蕩,在這種形勢下,“熱錢”隨時都有可能大舉撤離,由此將有可能引起資本價格劇烈波動甚至泡沫破裂(特別是房價的暴漲暴跌),房地產市場的大調整及純資產泡沫的股市的崩潰將會使產能過剩矛盾加劇、銀行不良資產增加,引發(fā)金融風險和經濟的大起大落。
國際經驗表明,高增長低通脹格局下往往伴隨著虛擬經濟的繁榮,而虛擬經濟繁榮恰恰弱化了貨幣供應量與通貨膨脹之間的互動關系,這時貨幣政策往往只關注傳統(tǒng)意義上的通貨膨脹,而忽略資產價格泡沫風險,這方面日本以及東南亞的教訓值得引以為戒。從這個意義來講,在當前我國經濟高增長低通脹、同時又伴隨虛擬經濟持續(xù)繁榮的情況下,貨幣政策應將資產價格、尤其是房地產、股票價格波動納入重點考察和調控范疇,以及早防范資產價格泡沫可能導致的金融和經濟風險。
(二)地方政府爭相推動的新一輪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熱潮是造成經濟增長反復偏快的主要原因
始于2003年下半年以來的宏觀調控至今已近四個年頭,其中2004年和2006年上半年經濟增長均出現(xiàn)偏快向過熱轉化的趨勢,通過加強調控,經濟過快增長的勢頭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是,今年以來,經濟再次出現(xiàn)了本輪擴張期以來第三次增長偏快趨勢,且從勢頭上看有向過熱轉化的可能。持續(xù)近四年的宏觀調控為何總是在兜圈子,經濟為何反復出現(xiàn)過熱傾向?宏觀調控雖然取得明顯成效,但為何基礎總是不穩(wěn)固?我們認為,近年來地方政府爭相推動的新一輪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房地產投資熱是造成經濟增長反復偏快的根本原因。更深層次的原因則是由于導致投資膨脹的體制機制基礎尚未發(fā)生根本性轉變。
數(shù)據(jù)顯示,地方項目投資在去年下半年明顯得以控制的情況下,今年再度開始強勁增長。上半年,中央項目投資4308億元,同比增長14.3%;地方項目投資41770億元,增長28.1%。毫無疑問,當前投資及整個經濟強勁增長其動力源仍然主要還是地方政府?;仡櫛据喓暧^調控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是緊縮土地和信貸,加強項目、能耗和環(huán)保管理。從調控效果來看,收緊土地和新開工項目清理一度成為最有效的調控手段之一,短期內有效抑制了地方政府投資的過快增長。但是,在投資拉動型增長方式和地方財稅體制尚未發(fā)生較大轉變的情況下,并未從根本上遏制地方政府過強的投資沖動,目前各地再次興起的新一輪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及房地產熱就是最好的佐證。今年是各地政府換屆第一年,也是“十一五”規(guī)劃所立項目進入實施階段的關鍵時期。各地大量的新立項目、尤其是規(guī)劃超前的各種新城建設項目,以及圍繞新城建設所進行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等陸續(xù)啟動。從長三角到珠三角,從環(huán)渤海經濟圈到中西部大城市,幾乎無一例外地均在大規(guī)模地進行新一輪城鎮(zhèn)基礎設施建設,其中包括目前已經確立的改革試點城市。
當前地方政府運作“新城”或“新區(qū)”的基本模式已經程序化,而且從沿海到內地,各地都在快速地“復制”和模仿。首先是以“新城”或“新區(qū)”的名義在交通區(qū)位比較好而且臨近大城市的地方進行規(guī)劃設計,這個設計一定要體現(xiàn)“大手筆”和“國際水平”,然后圈地開發(fā)。地方政府以極低的價格從農民手中征地,再以土地做抵押向商業(yè)銀行或國家開發(fā)銀行貸款,在“七通一平”等基礎設施搞好后,開出各種優(yōu)惠條件(零地價和稅收返還)進行招商,在進駐企業(yè)達到一定水平之后,開始拍賣房地產開發(fā)用地,然后以土地出讓收入來償還貸款,最后,一個完整的“新城”或“新區(qū)”在地方政府對土地的運作過程中誕生了。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有三個方面的問題正在不斷惡化:第一,由于運作土地是一本萬利的“生意”,絕大多數(shù)地方政府都在千方百計地對抗土地調控。從我們調研中發(fā)現(xiàn)的情況來看,以租代征,未批先用等違法用地行為十分猖獗;第二,從整個資金鏈的循環(huán)過程來看,一哄而起的城建工程和房地產開發(fā)實際上是以對被征地農民的利益剝奪來實現(xiàn)的,這種制度設計會進一步加大貧富差距,進而引起嚴重的社會后果;第三,從近年來東部地區(qū)的情況來看,完全靠廉價地出賣土地來推動投資增長的模式是不可持續(xù)的。往往是土地用盡之日,也就是經濟停滯之時,并且遺留的社會問題十分突出。
此外,地方政府通過經營土地來運作的“造城運動”有兩個突出的特點:
第一,它不受經濟景氣周期的影響,受貨幣政策調控的影響也比較弱,但是,它卻可以實質性地拉動整個經濟快速增長,并帶動高耗能行業(yè)快速增長。理由很簡單,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包括房地產)處于產業(yè)鏈末端,其輻射帶動作用極強,特別是在建設初期對能源、鋼材、水泥以及建筑材料等拉動作用非常大,其所創(chuàng)造的巨大投資需求直接引導著市場對產業(yè)鏈中上游領域的產品投資快速增長。今年以來,高耗能行業(yè)增長速度之所以明顯加快,主要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房地產投資快速增長所帶動。1至5月,鋼鐵、建材等高耗能、高污染行業(yè)的增長速度全都超過了工業(yè)的平均增速,部分行業(yè)的投資還出現(xiàn)了反彈。統(tǒng)計顯示,前五個月耗能較高、污染物排放較多的鋼鐵、建材、有色、化工行業(yè)的增速都在20%以上;水泥行業(yè)的投資猛增了54.3%。
第二,地方政府推動轄區(qū)內的投資增長一直是造成我國投資主導型增長方式難以向消費主導型轉變的主要原因,也是阻擋經濟增長從依靠資源要素投入向依靠人力資源和技術創(chuàng)新投入轉變的主要障礙。可以預見,如果先行的土地征用模式不變,地方政府面臨的財稅體制環(huán)境(主要表現(xiàn)為地方財政對土地出讓收入和增值稅的過度依賴)不變,今后經濟還會一熱再熱,宏觀調控還會反復兜圈子。從這個角度看,改革地方政府面臨的以土地征用和財稅制度為主的相關體制環(huán)境迫在眉睫。
本輪宏觀調控的兩個“標志性”措施就是收緊土地和信貸兩個閘門。但是,在上述運作模式下,新一輪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再度興起和房地產投資強勁反彈,表明調控效果不甚理想。許多人把本輪宏觀調控戲稱為“中央踩剎車,地方踩油門”,就此看來一點也不過分,“貓捉老鼠”的游戲還沒有結束。
本輪宏觀調控的兩個“標志性”措施就是收緊土地和信貸兩個閘門。但是,在上述運作模式下,新一輪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再度興起和房地產投資強勁反彈,表明調控效果不甚理想。許多人把本輪宏觀調控戲稱為“中央踩剎車,地方踩油門”,就此看來一點也不過分,“貓捉老鼠”的游戲還沒有結束
國際經驗表明,高增長低通脹格局下往往伴隨著虛擬經濟的繁榮,而虛擬經濟繁榮恰恰弱化了貨幣供應量與通貨膨脹之間的互動關系,這時貨幣政策往往只關注傳統(tǒng)意義上的通貨膨脹,而忽略資產價格泡沫風險,這方面日本以及東南亞的教訓值得引以為戒。在當前我國經濟高增長低通脹、同時又伴隨虛擬經濟持續(xù)繁榮的情況下,貨幣政策應將資產價格、尤其是房地產、股票價格波動納入重點考察和調控范疇,以及早防范資產價格泡沫可能導致的金融和經濟風險。
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