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在有色金屬中的應用
2007年02月05日 0:0
9343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wǎng)
分類: 新技術(shù)
1 稀土鋁合金 稀土在鋁合金中的研究始于20世紀3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稀土在鑄造鋁合金中得到應用,目的是改善鑄造鋁合金的高溫性能和鑄造性能。在50年代以后的20年中,對稀土元素在鋁合金中的強化、變質(zhì)、凈化以及改善工藝性能方面進行了大量工作。迄今,在以下幾方面取得了進展。 (1)強化作用 含0.15wt% Ce的Ceralumin最早應用于發(fā)動機缸體的高溫工作零件。隨后發(fā)現(xiàn),含11wt%稀土的合金在427℃時的強度可提高1倍。前蘇聯(lián)已在超音速飛機中應用含稀土的АЦР1和ЖП207合金,它是現(xiàn)今高溫性能最好的合金之一,可在400℃以下長期工作,它的持久強度比一般鋁合金可提高1~2倍。此外,還發(fā)展了Al-Cu-RE系高強度耐熱鑄造鋁合金,例如,含2wt%RE的鋁合金,在300℃時的抗拉強度達160MPa,室溫強度可達350MPa。 在早期,加入0.3~0.35wt% Ce,可使Al-Cu、Al-Cu-Si合金活塞的強度和硬度提高,并可減少熱裂。現(xiàn)在,稀土鋁硅共晶和過共晶活塞已用于生產(chǎn),以稀土取代鎳可使活塞的高溫性能和耐磨性能改善,因而使其壽命明顯提高。 稀土在固態(tài)鋁中的溶解度很?。?lt;0.05wt%),故其固溶強化作用極弱。但因稀土的化學活潑性強,它可與鋁合金中的許多元素形成金屬間化合物(AlCuCe、AlSiCe等),它們在高溫下十分穩(wěn)定,硬度高且呈網(wǎng)狀分布于晶界,可阻礙蠕變滑移,因而起到了高溫強化的作用。 (2)變質(zhì)作用 稀土對鋁硅共晶和亞共晶合金的變質(zhì)行為,就是使α+Si共晶組織細化,使硅由粗片狀改變?yōu)榧殫l狀和顆粒狀,從而使性能,特別是塑性提高。鑭的變質(zhì)作用最佳,如把鎂含量從0.4wt%提高至0.9wt%,則鑭的變質(zhì)作用可進一步提高。鑭的有效變質(zhì)范圍在0.03~0.18wt%之間,采用稀土作變質(zhì)劑,要求一定的冷速相對應,其中鑭的臨界冷速(Vc值)最小,當Vc>22℃/min時,即可有效。稀土的變質(zhì)作用還具有長效性,如,經(jīng)10次重熔,鑭的濃度由0.056wt%減至0.035wt%,此時的含量仍處于最佳變質(zhì)范圍。 (3)凈化作用 稀土與氫的親和力很強,形成REH等,由此,在鋁液中加稀土,可吸收部分氫,因而可降低凝固過程中因析出的氫而造成的針孔。加入0.2wt%RE,可使針孔率明顯下降。 此外,鎂含量高的鋁合金在液態(tài)極易氧化。近年發(fā)現(xiàn),當含有0.001wt%Ce或RE時,可在600~760℃溫度下阻止含10~12wt%Mg的鋁合金氧化。 加入稀土還可使鋁合金中的雜質(zhì)相FeAl、AlFeSi等形成多元的金屬化合物,因而可改變其形態(tài),提高鋁合金的力學性能,例如在含1wt%Fe的合金中,加入適量RE,可使粗大的鐵相細化乃至球化。 (4)改善工藝性能 在Al-Cu-Mn系加入0.2wt%Ce可降低熱裂傾向。在Al-4wt%Cu合金中加入少量La、Ce、Y,可降低合金的固相線,有效地縮小熱脆弱區(qū),鑭可明顯提高合金準固態(tài)時的強度。此外,稀土元素富集在枝晶間,生成LaAl、La(CuAl)等金屬間化合物,強化了晶界,因而降低了熱裂傾向。 此外,稀土還可改變鋁合金表面氧化膜的結(jié)構(gòu)與性質(zhì),使Al-Mg、Al-Zn-Mg合金具有更好的著色陽極化性能,如含有<0.5wt%Ce(或稀土元素)的Al-Zn-Mg合金是適于表面著色的陽極化材料。稀土還提高Al-Si-Mg合金的耐腐蝕性能,加入0.15~0.2wt%La,可使抵抗海水腐蝕的性能提高。 2 鑄造銅合金 (1)提高性能 在鉛青銅中加入0.02~0.2wt%混合稀土,晶粒尺寸減少(比原來的減少1/3),表面磨損減少3/4。在無鎳高錳鋁青銅中,加入少量稀土和硼,可使磨損量減少50%。在鉛青銅中加入0.05~1.0wt%混合稀土,抗拉強度提高30%,延伸率提高1倍。在鋁青銅中加入0.045wt%稀土,在保證抗拉強度不下降的情況下,延伸率提高了3倍。 銅鉛合金中加入0.055~0.2wt%S,使合金中的富鉛相趨于網(wǎng)狀組織,加入0.028~0.149wt%稀土,使富鉛相孤立地分布在枝晶間,隨著含硫量的增加,疲勞強度明顯下降;但是,隨著稀土量增加,疲勞強度明顯增加。 (2)改善工藝性能 鉛青銅中低熔點的富鉛相易于富集表面形成逆偏析。含鉛量越多,這種偏析越嚴重。加入1wt%Ce,可消除偏析。 硅錫青銅中加入0.01~0.05wt%混合稀土,使其中硅和錫的偏析改善。 在Ce-8wt%Sn合金中,加入鈰可增加錫的有效分配系數(shù),同時使晶粒細化,由此,可抑制偏析的形成。 高錳鋁青銅中加入0.028wt%Ce,在錫磷青銅中加入0.1wt% 混合稀土,均可明顯提高流動性,大約可提高30%~40%。 3 鑄造鎂合金 由于稀土(包括釷)鎂合金的出現(xiàn),使鎂合金的應用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得到了迅速發(fā)展。稀土在鎂合金中的作用可歸結(jié)為:提高抗蠕變能力,提高室溫和高溫強度和改善工藝性能。因此,目前世界各國的含稀土鎂合金已占鑄造鎂合金的50%以上。 (1)高溫抗蠕變合金 首先在航空發(fā)動機上得到應用的是Mg-RE-Zr(Mg-3RE-0.1Zr)合金,滿足了205℃具有高強度和抗蠕變性能。 (2)高強度稀土Mg-Zn-Zr合金 ZK51(Mg-4.5Zn-0.6Zr)具有280MPa的抗拉強度,但鑄造性能差。加入稀土后,在鑄造組織中呈現(xiàn)Mg-Zn-RE化合物,以分離型共晶分布于晶界,使鑄造工藝性能明顯改善。 ZE63A(Zn-6wt%,RE-2.5wt%,Zr-0.6wt%)用于RB211發(fā)動機的推力換向器已有多年。它的抗拉強度可達276MPa;屈服強度達186MPa;延伸率達5%。 (3)含釔稀土鎂合金 釔對鎂合金具有很好的強化作用,這是由于釔固溶于基體中以及晶界被耐熱的化合物封閉所致。因此,Y-Mg合金具有較高的熱強性能,甚至達到釷鎂合金的高溫性能。此外,它還具有優(yōu)異的高溫抗氧化性能。含9wt%的鎂合金在潮濕空氣中加熱到510℃,保持98小時僅增重1mg;而含釷的鎂合金則增重達15mg。 我國稀土在有色金屬中的開發(fā)應用雖然早在20世紀60年代末就開始了,但直到1985年成立全國稀土有色應用協(xié)作網(wǎng),組織推廣稀土在鋁電線電纜中的應用后才有了突破性進展,用量逐年增加。1985年為330噸REO,1994年為600噸REO,2003年為1000噸REO,平均年增長率高于13%。應用領域除鋁合金外,還成功地用于銅合金、熱鍍鋅合金、硬質(zhì)合金、鎂合金。目前,稀土在有色金屬及合金中的開發(fā)應用經(jīng)實驗證明有明顯效果的有鋁、銅、鎂、鈦、鉬、鎳、鈷、鈮及鉑族金屬等。稀土金屬在這些有色金屬及合金中的添加量一般小于0.5%,但產(chǎn)生的效果極為顯著。稀土能起到凈化、變質(zhì)、細化晶粒的作用。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鋁電線、電纜中添加稀土,消除了硅的不利影響,其導電性能不僅略高于國際電工委員會標準,而且強度提高20%,抗腐蝕性能提高1倍以上,耐磨性能提高了10倍,一舉改變了我國鋁電線電纜行業(yè)的落后面貌,稀土鋁電線、電纜已成為國家級電網(wǎng)的規(guī)定產(chǎn)品,年生產(chǎn)能力達45萬噸,并已進入國際市場,該技術(shù)已引起國外重視。這些鋁電線、電纜投入使用,每年可為國家節(jié)電40億度,效益為20億元。鋁合金和鑄態(tài)鋁合金的年產(chǎn)量可達33~34萬噸,稀土紫銅、黃銅的年產(chǎn)量可達6萬噸,稀土熱鍍鋅產(chǎn)品年產(chǎn)量可達3萬噸。稀土在有色金屬中的用量呈逐年遞增的趨勢。1990~2003年我國稀土在有色金屬中的消費量見表1。 表1 1990~2003年我國稀土在有色金屬中的消費量(REO,噸) 年份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消費量 400 420 4400 550 600 650 750 788 870 900 950 900 1000 1000
責任編輯:CNM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ǎng):m.bestexercisefitness.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wǎng)聲明:本網(wǎng)所有內(nèi)容的版權(quán)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nèi)聲明的版權(quán)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wǎng)”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wǎng)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gòu)授權(quán)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zhuǎn)載,轉(zhuǎn)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wǎng)(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quán)協(xié)議,取得轉(zhuǎn)載授權(quán);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wǎng)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gòu)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jù)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wǎng)概不負任何責任。